國慶假期,新能源車主李女士駕車行駛在京港澳高速,連續經過 3 個服務區,都因充電樁排隊超 2 小時被迫繼續趕路。這并非個例,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,節假日期間,全國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平均排隊時長超 1.5 小時,部分熱門線路甚至達 4 小時,“一樁難求” 已成新能源長途出行的頭號痛點。而破解這一困局的關鍵,或許就藏在服務區地下 ——大容量箱式變壓器(簡稱大容量箱變) 。
傳統服務區充電設施為何力不從心?根源在于電力供應 “先天不足”。多數服務區原有箱變容量僅能滿足基礎照明、餐飲用電,面對單臺功率超 120kW 的直流快充樁,瞬間過載導致電壓驟降、設備跳閘頻發。某省高速管理部門統計,因箱變容量不足引發的充電故障,占服務區充電問題總量的 68%。
大容量箱變正是為此而生。以 2500kVA 級產品為例,其供電能力是常規箱變的 3 倍,可同時滿足 20 臺快充樁穩定運行,配合智能負荷調控系統,能在多臺車輛同時充電時自動分配電能,確保電壓波動控制在 ±2% 以內。江蘇某高速服務區升級 3200kVA 箱變后,充電效率提升 40%,排隊時長縮短至 30 分鐘內。
除了擴容,新型大容量箱變還自帶 “智慧大腦”。內置 AI 監控系統實時監測充電樁用電數據,提前預判過載風險并智能調度;防護等級達 IP56,可抵御暴雨、沙塵等極端天氣,設備故障率下降 70%。浙江甬臺溫高速試點的智能箱變,實現連續 365 天零故障運行。
隨著《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》的實施,全國超 2000 對服務區啟動充電設施升級計劃。大容量箱變不僅是電力擴容的硬件支撐,更是新能源長途出行生態重構的關鍵支點。當每座服務區都配備 “電力心臟”,或許新能源車主告別 “里程焦慮” 的那一天,真的不遠了。